柳叶刀研究人员证明,为期六年的基于群体的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可能会在干预后的14年内预防或延迟糖尿病。然而,尚不清楚生活方式干预是否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不同国家已经有几个主要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糖耐量受损的人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他们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然而,研究人员仍然对干预后策略保持有效的时间长度有疑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李光伟教授(中国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平博士(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及其同事进行了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结果研究(CDQDPOS),分析了20年的患者随访数据。
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都有糖耐量受损,他们来自中国的33个诊所。1986年,研究人员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三个生活方式干预组(饮食、锻炼或饮食和锻炼)或对照组。在6年多的时间里(直到1992年),患者经历了积极的干预,2006年的随访提供了用于评估干预对主要结果(如糖尿病发病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的长期影响的数据。
在积极干预期间,与对照组参与者相比,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在整个20年期间,这种影响减少到43%。干预参与者新诊断糖尿病的平均年发病率为7%,而对照组参与者为11%。20年后,干预组中80%的人患有糖尿病,对照组中93%的人患有糖尿病;干预组的参与者比对照组的参与者少患病3.6年。然而,研究人员在测量首次CVD事件、CVD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时,没有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糖耐量受损的人群中,针对生活方式改变(如饮食和锻炼)的群体干预措施可持久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二型糖尿病…由于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额外死亡可归因于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似乎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理的公共卫生行动。
Jaana Lindstr博士(赫尔辛基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Matti Uusitupa教授(芬兰库奥皮奥大学)在一篇附带的社论中写道,“我们建议生活方式干预应该在人们血糖正常时更早开始,以实现二型糖尿病及其主要后果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初级预防。在这方面,应采用以人口为基础的战略和针对高风险群体的战略。”